一是讓農業更有干頭。按照“東草莓、南優糧、西果蔬、北林果、全域有機富硒”布局,持續深化都市農業“百千萬”工程。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畝,推廣“土地流轉+托管服務”模式,提升機械化、智慧化水平,夯實糧食安全根基。依托11萬畝富硒土地,加快推動千喜鶴“助力鄉村振興計劃”、富硒農業產業園、預制菜產業園等項目建設,開發特色預制菜、富硒食品,叫響“硒望順平”新名片。大力發展高標準設施“菜園”“果園”“花園”建設,全年新增設施農業1.34萬畝,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。推行第壹驛站“企業+科研機構+村集體+農戶”四方共贏模式,深化與中國農墾、河北農大等企業院校合作,引進教授、博士35人,新建科技小院35個,培育一批龍頭企業、現代農業園區、專業合作社,以科技賦能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